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4-11-21 浏览量:349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各类慢性病高发,压疮的发病率也急剧攀升,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增加了死亡风险,也加重了患者家庭负担,因此,压疮预防胜于治疗已成为全球共识。
2013年起,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压疮预防日”。以唤起大众对压疮预防的重视,让更多人了解压疮、认识压疮、预防压疮。
在第十二个“世界压疮预防日”来临之际,在护理部的统筹安排下,榆林院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小组由组长贺越护士长带领,举办了主题为“皮肤保护,即刻做起”的一系列活动,宣传普及压疮预防知识。
系列活动一:互相学习交流分享经验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有效防范和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预防意识,更新护理理念及技术,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交流学习及临床护理经验分享。
系列活动二:疑难病例进行现场会诊指导
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组对全院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深入病房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进行现场指导示范。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知识理论授课。
系列活动三:门诊开展义诊活动
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门口开展了普及压疮知识的义诊活动。
11月15日上午,在门诊大厅开展“世界压疮预防日”普及压疮知识的义诊活动,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发放压疮健康宣教手册,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同时,她们通过面对面的讲解,细心的指导,不仅拉近了与患者的关系,也让本次义诊活动更有意义。
系列活动四:压疮预防科普讲座
当天下午,贺越和组员康娜在普通外科一病区,对部分病区患者及家属和实习进修人员进行健康科普讲座。贺越通过幻灯形式讲解压疮预防和康复的相关知识;康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物模拟示范方式,讲解压疮高发的解剖部位,让大家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并对陪护人员的提问给予耐心细致解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压力性损伤的形成原因
压疮即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营养缺乏而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易发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头粗隆突出处。
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
枕部、肩胛部、肘部、骶尾部、足跟部。
侧卧位时好发于:
耳廓、肩峰、肋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足跟以及内外侧踝部。
俯卧位时好发于:
面颊和耳廓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以及肋缘突出处、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部等位置。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管理
1.翻身、勤换姿势
(1) 卧床患者至少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90°侧卧位,保持30°为佳。
(2)长期坐轮椅的患者至少每小时更换姿势一次,或至少每15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以缓解坐骨结节处压力。
2.保护受压部位
(1)使用多功能气垫床、泡沫敷料等减压措施。
(2) 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翻身垫。
(3)保持膝关节屈曲,足跟离开床垫,圆环形坐垫边缘易产生环形压迫,应避免使用。
3.避免局部不良刺激
(1) 加强基础护理,用清水或中性清洁剂清洁皮肤,擦洗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皮肤,易出汗的部位应及时擦洗汗液。
(2) 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擦洗皮肤和更换床单、衣物,局部使用皮肤保护剂,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
4.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伤害
(1) 避免拖、拉、推、滑,不可按摩或用力擦洗有压疮风险的皮肤,抬举而不要拖动患者。
(2) 床头抬高角度≤30°,半坐卧位时间尽量缩短在30分钟内,并防止身体下滑,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
(3)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不使用已经破损的器具。
5.改善营养状况
(1)平衡饮食,进食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高蛋白、如肉类、牛奶、蛋类;膳食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水果、蔬菜。
(2)不能进食普通饮食者,则适量补充营养剂促进机体的康复。
积极宣传压疮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切实感受到了压疮预防、治疗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小组成员的临床思维及压疮处理能力,提升了护理水平。
世界压疮预防日皮肤保护,即刻做起
“皮肤保护,即刻做起”,让我们谨记“压疮重在预防”的观念,在压疮预防科普的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远离压疮痛苦。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地址:门诊二楼西侧伤口造口护理门诊
联系电话:0912-3644620
0912-359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