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失眠者的曙光:疼痛科创新疗法,停药10天重启睡眠节律!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5-07-31    浏览量:86

辗转难眠,数羊到天亮?药物越吃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对于顽固性睡眠障碍患者来说,每一个夜晚都是煎熬。一起了解疼痛科如何通过创新疗法解决顽固睡眠问题。


病例分享

深夜的城市静悄悄,但对于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李女士而言,夜晚却是无尽的焦虑与疲惫。46岁的她,已被失眠折磨7年。

· 痛苦历程:入睡困难,不吃药根本无法入眠;即使服用了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等药物,入睡时间仍长达1小时以上;好不容易睡着,夜间频繁易醒1-2次;更痛苦的是,凌晨4-5点就早早醒来,再也无法入睡。长期睡眠剥夺,让她身心俱疲,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 求医无果:为了寻求好眠,李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对安眠药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带着希望,李女士来到了我们疼痛科寻求系统治疗。我们深知,对于这类复杂、顽固性的睡眠障碍,单纯依靠增加安眠药剂量或频繁更换药物,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陷入恶性循环。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改善睡眠,更要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睡眠生物钟,逐步摆脱药物依赖,实现长期稳定的睡眠改善。


量身定制“睡眠生物钟重建计划”


彻底停药,打破依赖循环:入院后,首先安全、系统地停用了她所有长期服用的安眠药物,为后续治疗扫清障碍。

星状神经节阻滞,调节失衡神经:每天下午17:00为李女士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其核心在于精准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尤其是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有效改善大脑血流、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为夜间自然入睡创造良好的神经生理环境。坚持每日治疗,有助于从根源上稳定神经功能,促进“睡眠-觉醒”节律的恢复。

精准药物泵注,重塑睡眠节律:晚上22:00在接近人体自然入睡的时间点,我们通过微量药物泵注技术,给予特定药物。这种给药方式剂量精准可控、起效平稳,核心目的在于模拟和引导正常的睡眠启动与维持过程,而非强行镇静。

全程监测与支持:住院期间,医疗团队密切监测李女士的睡眠情况、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经过10天系统的住院治疗,后续随访李女士的睡眠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睡眠时长显著增加:夜间总睡眠时间稳定达到6-7小时

·睡眠质量大幅提升:入睡困难、夜间频繁易醒、早醒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核心目标达成:住院期间成功停用口服安眠药!出院后口服药减半,睡眠模式趋于规律化,睡眠生物钟得到有效调整和重建


疼痛科视角:睡眠障碍,不只是“睡不着”那么简单

顽固性失眠往往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失调、慢性疼痛、焦虑抑郁情绪等多因素交织。疼痛科医生擅长从神经调控的角度切入,运用如星状神经阻滞等特色技术,结合精准的药物干预,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复杂睡眠障碍患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理念是:标本兼治,重在“调”而非“压”,重建人体内在的平衡与节律。

视频新闻

更多

医院动态

更多

    版权所有:榆林市第一医院    陕ICP备18016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