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生命至上!多学科联动成功救治极危重"大白肺"患者——重症医学科精准施治创造生命奇迹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5-07-31    浏览量:87

近日,榆林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极危重患者。该患者经急诊科"危重症绿色通道"快速转入后,在重症医学科徐宁主任团队精准治疗下,历经55天救治最终康复出院,充分展现了我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

患者韩某,女,64岁,5月18日,因"发热、咳嗽3天,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急诊就诊于榆林院区。入院时患者呈急性病容,呼吸窘迫明显,周身湿冷,生命体征显示:心率157次/分,血压50/30mmHg,高浓度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仅60%-64%。急诊科立即启动危重症抢救流程,在快速补液扩容、升压药物维持、平喘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显示典型"大白肺"表现,重症医学科马涛主治医师会诊后,以"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收住重症医学科。

与死神赛跑:30分钟完成生命支持体系建设

患者入院时已出现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脓毒性休克,氧合指数持续低于100mmHg。徐宁主任团队立即启动极危重症救治预案:

气道管理:30分钟内完成经口气管插管,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ml/kg,PEEP滴定至12cmH₂O)

循环支持:同步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去甲肾上腺素(0.3μg/kg/min)维持灌注,超声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精准液体复苏

多器官保护:即时启动KDIGO指南指导的CRRT治疗,稳定内环境、实施精准化液体管理及肾脏支持。

俯卧位通气:根据病情,每日12-18小时,改善通气/血流比,优化氧合。

动态评估体系:每日床旁超声、无创心排评估心肺功能;每4小时血流动力学再评估;呼吸力学监测指导个体化参数调整

早期综合干预: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支持; 中西医结合定制营养方案;每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降低菌负荷;镇痛镇静减少应激、保护脏器功能;院感防控;早期康复训练。


转危为安:阶段性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8天精细化治疗,患者氧合指数逐步改善。为优化长期通气管理,5月26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术后,实施渐进式呼吸康复训练;强化气道集束化护理;每日精细化评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团队28天的坚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可以脱离呼吸机自由呼吸。为了进一步康复,转至老年科继续治疗。

7月7日,患者成功拔除气切套管,肺功能显著恢复,最终康复出院。

患者家属送来锦旗致谢:"是你们创造了生命奇迹!"

徐宁主任指出:本次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与四大关键环节,早期集束化干预:1小时内完成"控制感染-稳定循环-呼吸支持"三位一体治疗;化通气策略: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的精准实施;多器官协同支持:采用"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动态管理模式;全程康复理念:从急性期救治到功能恢复的无缝衔接。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我院急诊-重症-老年科等多学科团队在极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综合能力。"徐宁主任表示,"我们将继续优化'评估-决策-干预-康复'全链条救治模式,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视频新闻

更多

医院动态

更多

    版权所有:榆林市第一医院    陕ICP备18016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