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5-07-19 浏览量:26
三年前,郝先生体检时发现腹膜后肿瘤,当时肿瘤较小,身体没什么症状,一直未予重视。近期腹部不适复查腹部CT,查出腹膜后肿瘤病变较前明显增大且已经压迫了肝脏和大血管,郝先生深感不安和担忧。因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经过多方咨询打听,获悉我院普通外科在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郝先生反复考虑后决定来院接受治疗。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难度通常较高,主要由于腹膜后区域空间狭小,周围紧邻重要器官(如肾脏、胰腺、肝脏、肠道等)、大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等)及神经丛,肿瘤易与这些结构紧密粘连或包裹、浸润,大多涉及联合多脏器切除,而且分离时风险高,可能导致大出血或器官损伤。肿瘤常呈侵袭性生长,边界不清,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增加完整切除的难度。部分肿瘤体积巨大,会挤压周围结构,导致正常解剖位置改变,进一步增加手术操作的复杂性。腹膜后位置较深,手术切口和暴露难度大,视野清晰度受影响,操作精度要求更高,对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考验极大。
多学科协作(MDT)筑牢生命防线
面对如此高难度手术,榆林一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普通外科张永旺主任团队联合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对郝先生的病情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瘤大小约40cmX20cm,肝脏、第二肝门和下腔静脉明显挤压,肿瘤与周围组织间隙不清,完整切除难度大,术中易引发大出血。
MDT团队优势:
1.术前精准定位:影像科通过3.0T增强核磁共振及全腹部CT三维重建,精准勾勒肿瘤边界及血管走行,为手术路径设计提供“导航地图”
2.术中麻醉全面护航:麻醉科制定“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方案,将术中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3.病理支持:病理科做好快速冰冻切片准备,确保术中精准判断肿瘤性质及切缘安全性。术后做到细胞诊断、分子及基因诊断。
高难度手术的技术突破:完成“毫米级”精细操作
手术当日,在MDT团队全程护航下,张永旺主任带领普通外科团队成功实施了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术前考量肿瘤与腹腔大血管、脏器的复杂关联,制定“完整切除 + 脏器保护”双优先策略,确保手术安全与疗效,手术医师如“拆弹师”般,细致游离肿瘤与血管、脏器粘连,精准结扎血管,确切保护肝脏、十二指肠等重要脏器,手术历史90分钟,完整切成肿瘤,测量肿瘤大小约42cm×22cm、重2.78Kg。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技术近年来我院取得多个领域的突破,显著改善了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预后:
1.精准影像定位: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如CT、MRI与PET-CT结合)能更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器官的解剖关系,通过3D重建技术模拟肿瘤侵犯范围,帮助术前规划切除边界和血管重建方案。
2.精准的血管解剖和多种止血技术应用: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精准血管显露,联合多种血管阻断技术,肿瘤血管确切结扎,有效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正常组织切除。
3.血管重建技术进步:当肿瘤侵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大血管时,术中可采用人工血管置换技术,降低大出血风险,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4.联合脏器切除策略优化:肿瘤学根治和脏器功能保护原则并重,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减少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