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庆祝建院70周年绘画、书法、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集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1-10-22    浏览量:12173

为了庆祝建党百年,榆林市第一医院建院70周年,榆林市第一医院举行了主题征文及“记录医瞬间”书法、绘画大赛。


绘画获奖作品



征文获奖作品


一等奖

鉴史笃行二首

——写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


作者 :曹洁

大道之行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她诞生于渭水之滨

她扎根于大理河畔

她成长于帝原之脉

西府重镇之二康传奇

黄土高原之三甲丰碑

陕北医界之黄埔军校

尚德敬业 大道之行

存史资鉴 永志芳华 继往开来


筑梦未来

医行天下

天下行医

从关中到陕北

一所医院把承诺走成了坚守

一代代人将使命走成了生命

克疑难疗沉疴几十年杏林春暖

拯苍生救万众数十载悬壶济世

亲切的“二康”小名

被百姓叫出了人间“大爱”

“二康”传奇昨日谱写

“一院”辉煌今朝铸造

抚今追昔,任重道远

大道向前,其命维新


二等奖

二康赋

作者 :吴长中

夫一院者,中心医院,二康也!该院根在南,而枝叶茂于塞上也。

秦岭为屏,渭水中流。仙台玉銮,凤鸣鸑岫。古为陈仓,今为宝鸡。庚寅之初,该院诞生于斯。号曰,陕西第二康复。忆昔新创,建国之初。白手起家,百废待新。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创院前贤,道义在肩。二十年,如恒酬勤,呕心沥血。立远志,护生灵,为国为民。接纳战后伤残,宏扬大医精神。一时名播西戎,声振渭滨。

斗转星移,世变桑沧。己酉之年,二康院根,夷为军旅。迁徙北上,定居名州。令称,榆林中心医院。离乡背井,茹万苦,含千辛。为解民众之疾苦,行医技仁术于塞上。驰骋大漠荒丘,服务桑梓,烽火济世路。崇医道,明医德。救死扶伤,行人道主义,五十年如一日。救治黎庶,泽被朔方,日月可鉴。赫赫威名,远播八荒。

风雨流年,日月迭代。三易其号,是为榆林一院。史海漫道,山河易更。盖丹心如故,初心不改。屡获骄人业绩,济济贤才层出不穷。传统永固,文化炜烨,三甲荣耀,特色昭彰。二康精神气魄然,杏林独秀煌煌其光。历尽桑沧,溯其源渊。南北伟业,辉日月之并行。告知后人,饮水思源,以史为证。


第一百零二次的守望

作者 :李文山

已经是第一百零一次碰壁了,可焦急地等待换回的依然是冷冰冰的拒绝。作为一个青年专业画家,没有人欣赏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生存的压力像山峰一样向他袭来,晓明不想在这期盼和绝望的溺海中挣扎,蜗居斗室,万念俱灰。

这是一个春日的下午,天色和他的心情一样灰暗,不时掉下似雨非雨的泪珠,将城市的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晓明抬头祈祷苍天,窗外的那一道奇特的风景吸引住了他:在他租住的地下室对面临街是一家赫赫有名的综合医院,院门口伫立着一个身穿夹克的男青年,怀抱着一件红色羽绒服。

令人称奇的是,这个男青年从上午五点一直等到了晚上十点,他在春风春雨中迎来一批批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又一一将求医问药的患者送走。他没有走进医院,也不和任何其中任何一个人搭腔,任凭好多好多美若天仙的姑娘,如过江之鲫从他身边走过。

时间流过了七七四十九个日头,晓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在第五十天春暖花开中走近了男青年。他这才看清男青年布满愁绪的脸上过早地出现了皱纹,可岁月的霜刀没能削去他骨子里洋溢出来的勃勃英气。

你在等人?

是。

等谁?

一个姑娘。

你们相约过?

没有。

你们认识?

不认识。

既然你知道她就在这所医院,你为什么不直接进去找她?

我相信缘分。

她知道你在等她?

不知道。

那不是在作无谓的等待吗?

我愿意,因为上苍会安排我们再次见面。

为什么?

我要亲口对她说,谢谢你!

你为什么要谢谢她。

去年除夕之夜,他在武汉旅游采风,没想到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遭遇,三镇封城,超市关门,旅店谢客,往日万人空巷的街道竟然变得如此安静,耳畔频频传来的惊慌失措的呼救声和惴惴不安的喘息声,不再是自己梦中的那个打卡目的地。更为糟糕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近身,相互怀疑对方身上藏有超级瘟疫,唯恐避之不及。他只得流落街头,整个春节期间都是淫雨霏霏,天气异常寒冷,眼看着就要被活活冻死或饿毙,是她从一辆临时征用的医护人员通勤车上走下来,给了他一袋子馒头,并将这件红色羽绒服披在了我的身上。

她叫什么名字?

她当时没有留下姓名。当时她戴着一层普通的蓝色口罩,我只能看到她勒红的耳朵、额头,压出印痕的鼻梁、脸颊。她用那双细长的眼睛温柔地盯了我一眼,说这件红色羽绒服就是你的了。

凭什么?

她说她们上班有着比较严密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具穿在身上都很勒很闷,非常不容易。在病房里工作很累很热,每天都是汗流浃背,根本不需要羽绒服,连护目镜上都全是雾气,夹杂着水蒸气和汗珠。说罢,她就转过身像白雪公主翩然而去。

你一直在找她吗?

是的。有了温暖,我才挺过了有生以来最艰难的日子。现在我们战胜了病毒,可我觉得我很孤单,我就想要找到她。

可你怎么知道她在这里?

后来,我就地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专门负责为奋战在疫区的医护人员送饭送菜。当我第一次走入她所工作的病区,看到她的身边满是披着白色战袍的队友,战袍上面写着白衣战士的名字。我看见了一个叫王妍的医生,还有一个叫江雪的护士,与她的身形特像,可当时她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戴着医用口罩,连鼻梁上都架着雾气很重的护目镜。我确实无法分辨哪个是送我红色羽绒服的姑娘。我上网查过,那段时间出征援鄂的医疗队员都来自这所医院。

可能你不知道这家医院有三个院区。除了眼前的总院,还有两个分院。

我当然知道。可直觉告诉我,她就在这里上班。

你已经在这里等了五十天了,还想继续等下去?

当然,我从来就没有气馁过。

也许胜利归来,她已嫁作人妇。

我要为她献上我的真诚祝福。

也许她一百年也不会再露面。

那我就等她一辈子。

灵感乍现,晓明奋笔泼墨《守望》:春雨霏霏的城市,伫立着一个身穿夹克的男青年,怀里搂抱着一件红色羽绒服眺望远方。他的身后是那家赫赫有名的综合医院,隐隐可见披着白色战袍的姑娘,背影拉得很长很长,似乎还伴着一丝儿莫名的忧伤。

那个男青年花天价买下了这幅画作,在画面空白处龙飞凤舞写上两个字:守望。

这是晓明的第一百零二次守望,使得他声名鹊起,一夜之间成为艺术收藏界争相抢夺的天价画家。

红色羽绒服也找到了她的主人,只是那个叫王妍或者叫江雪的女孩没有现身。她的母亲告诉那个身穿夹克的男青年,她的宝贝女儿永远地留在了武汉,不是因为感染病毒,而是突遇车祸。

男青年捶胸顿足,一把火烧了晓明的《守望》。

其实,王妍或江雪并没去另外一个世界。她在那场保卫武汉的阻击战中本来已经全身而退,不想却在社区开展防控疫情流调排查走访时遭遇不测,被一辆醉酒的轻型货车轧伤了右腿。为了不拖累男青年,她才违心让母亲说了谎话



三等奖

前行在陕北高原的“二康”

作者 :师海娥

1951年秋天

二康——带着一个亲切的名字

告别关中平原的青铜器之乡

一路北上

来到天下名州

从此以后

在无定河畔

在广袤的陕北高原上

与蓝天白云相守相望


五十余年里

二康,栉风沐雨

二康,筚路蓝缕

二康,砥砺前行

二康,大爱无疆

在陕北淳朴厚实的黄土地上

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

承担起医者仁心的厚望


在陕北高原上

二康从来没有停歇前行的脚步

二康,一步一个脚印

走遍无数乡镇和村庄

从简陋的小药箱

到设施先进的巡回医疗车

二康忙碌的身影

印记在陕北高原的沟岔山梁

捧起山泉水

情系群众期盼的目光

啃着冷干粮

心忧患者承受的痛伤


二康,永远是那么匆匆忙忙

无怨无悔前行在陕北高原上

二康,在无数人的心中

树起为民服务的大爱形象

二康是白衣天使

呵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

二康是健康卫士

奔走在健康扶贫的攻坚前沿

二康是战疫英雄

坚守在没有硝烟的防疫战场


在陕北高原

从“旱码头”绥德到塞上榆林

人们寻找二康的足迹

传扬着二康的故事

有人说

二康是一位美丽的邻家姑娘

正在临危逆行在支援武汉的抗疫路上

有人说

二康是一位男孩帅气阳光

正在白衣执甲奔赴防控一线的西咸机场

有人说

二康是一位孝老爱幼的母亲

正在不畏艰辛毅然远离家乡去支边援藏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二康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强


二康,前行在陕北高原上

有着“一院两区”协调发展的坚定信念

有着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前行目标

2400多二康人,前行在陕北高原上

弘扬二康光荣传统

秉承二康优良精神

正在打造矗立陕北高原的医疗健康服务里程碑

二康,岁月不居,永无止境

二康,初心不变,勇往直前

二康人,同心同德,再接再厉

二康人,赓续征程,再创辉煌


永远的“二康”

作者 :贺永军

在过去几十年记忆里,提起“二康”这两个字,一定会让很多陕北人心底里油然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

“二康”是榆林市第一医院的前身“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的简称,但是在很多陕北人的心目中,却是一个超越地域和时代范畴的社会文化符号。

记得我小时候,生活在清涧县下廿里铺镇的一个村子里,邻家有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子,名字就叫“二康”。那时候,心里一直困惑不解,这个家里头排行老大的男孩子,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取名叫做“二康”?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出生不久,生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之际,就从那时候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县医院转到“二康”才被抢救过来,大人们为了表达对“二康医院”的感激之情和表示不忘记这次危急经历,就直接给他改名叫“二康”。

记忆中的“二康”,就是一个传奇所在。特别是在听大人们议论的时候,似乎更被添加上一层神秘色彩。如果有人伤病严重,说“送到二康去了”,大家便会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意味着病人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二康”也俨然成为人们心中佑护生命健康的精神寄托和希望之地。正因如此,有时候大人小孩会在一起争论起“二康”这个名字的来由。有的说,是因为这个医院有两个姓康的医生,医术高明,能够起死回生,一个叫“大康”、一个叫“小康”,合称“二康”;还有人说,是因为不论病情多严重的病人,只要到了这个医院,就会被治愈重返健康,大家就把医院叫做“二康”。

那时候,“二康”所在的绥德虽然被称作“旱码头”,但是周边地区都还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别是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二康”被添加上各种猜想和传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康”在广大陕北群众中,就是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一种精神、一个品牌、一个印记,并且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过去,昔日的“二康”——榆林市第一医院,从1951年创建于宝鸡的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于1970年为支援陕北老区建设,整体迁址绥德,再到主院区搬设榆林,创建为陕北地区第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先后成为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其作为陕北地区医疗技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陕晋宁蒙接壤地区危急重症抢救和技术指导任务,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带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陕北医院的一面旗帜”。

前不久,我所在的清涧县人民医院组织人员赴榆林市第一医院观摩学习。据介绍,今天的“二康”开拓创新,全力推行“一院两区”协调发展战略,实行文化、资源、体制、目标的四统一管理,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二康”特色文化传统,按照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全面、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设涵盖10余个县级医院、100余所社区医院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已成为陕晋宁蒙接壤区域设置诊疗科目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根扎陕北五十余载的“二康”,已经有了与过去年代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变化,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唯一不变的,是“二康”精神、“二康”品牌,还有“二康人”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初心,在陕北大地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永远的“二康”,永远的时代记忆!


我和我的医院

作者 :朱利飞

一九九六年是我上卫校实习期,实习医院就是现在工作的单位—绥德二康。

即使在二十多年前,医学生中专毕业要分配进市级医院除了护理专业有可能,临床专业是绝无可能的。当时,带我上门诊的老师是普外科王启江老师,王老师说:“女孩子要学个医学影像专业会更好。”王老师这句话点醒了我。卫校毕业后,组织将我工作分配到基层医院,我随即上了三年大专,专业就是影像诊断。因为中专四年医学基础打得扎实,所以在大专三年时间里,我顺利取得全国第一批彩超上岗证书,职业助理医师证书,计算机上岗证等。

大专毕业后,于2001年,我的工作正式调入向往已久的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二康。

春来秋往,风雨兼程,眨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二十余年工作,我手握探头,目光紧盯屏幕。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激情;这二十年来,医院承载了我飞扬的人生梦想,也让我深爱的超声专业能在这里有了发挥的平台;当然,这二十年也让我慢慢成长并成熟,我渐行渐悟到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路生梅医生无怨无悔的一生坚守。

我热爱我的医院

热爱老二康精神留给我们“救死扶伤、济世为民”的大爱精神;热爱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每遇急难,必然倾情相助。这种亲人般的情感恰似一家人的温暖,让人永生难忘。建院70年来,榆林市第一医院作为陕北地区医疗排头兵,培育的优秀医务人才不胜枚举。大家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如今,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大医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都是岗位上的佼佼者或是顶梁柱,有的是医院出色的领导,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何岗何职,大家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二康人”。从我进入二康那天起,所有这些优秀的老师和前辈都是我心目中的那盏灯,时刻照亮着我、鼓舞着我能像他们一样做个优秀的人、优秀的医生。

我感恩我的医院

有人说过: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我向来是个不爱抱怨的人,不抱怨有无,不抱怨多少,不抱怨得失。因为,我深知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处,不是发财致富之地,更不是享受荣华富贵之所。我感恩医院能让我们衣食无忧,感恩她能让我们体面的、有尊严的、有信仰地生活着。

我珍惜我的医院

我所经历的二十年来,是医院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的二十年。医院从一个医院变成两个院区,由几百张床位扩充到两千多张床位。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也更加规范。同事们从破烂逼仄的土窑洞搬迁到窗明几净的高层楼房。科室也由当时一台日本东芝7000彩超发展到现在拥有十几台高端彩超。医院巨变离不开各届院领导的不懈努力和履职尽责,更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默默奉献。

岗位无贵贱,干好即人才。医院工作让我懂得并诠释何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二十年来,我时刻不忘医者的初心,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努力做到以终为始,以行为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道路虽漫长,但工作历程短暂,愿以大爱书写生命的感动,用奉献丈量生命的长度。

医院动态

更多

    版权所有:榆林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