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秉承红色情怀 坚持拥军优属 ——榆林一院多学科联合救治90岁高龄烈士后代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1-04-22    浏览量:9553

近日,我院接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烈士后代、90岁高龄的乔尚志老先生,因髋骨骨折伴有高血压、脑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多种疾病,情况危急。



了解情况后,医院安排运动创伤外科主任苏海卿、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高见等医护人员,专程将老人接到榆林一院全科医学科接受治疗。由于患者年事已高,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接下来的十多个日日夜夜,全科医学科与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副主任医师马红红多次协调麻醉科主任医师李继周、心血管二病区主任韩建伦、运动创伤外科主任苏海卿、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高见共同讨论、优化治疗方案。终于在3月15日,成功为老人进行了髋骨骨折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同时老人的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也得到纠正,心脑功能恢复正常,日前顺利下地行走。



全科医学科护士长李翠玲深有感触:“这些天,能够护理老前辈,对我们来说是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使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崇高责任和无尚荣光,在未来的护理之路上,我们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



乔老住院期间,副院长吴晓康、院务委员杨保兴及医护人员多次前来探望慰问,祝福老人早日康复。看到一天天好转的老父亲,看到医院对父亲的特别照顾,乔尚志的二儿子乔雄波十分感动:“父亲这一辈子不容易,我们做子女的就希望老人能平安健康,现在赶上了好时代,父亲能得到医院这么好的照顾,让我们安心多了。”面对家属的谢意,医护人员说:救死扶伤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天职,因为医院的院情与发展经历,我们对于军人、军烈属有一份独特的深情厚谊在里面,希望老爷子早日恢复健康,安度晚年。为了表达谢意,老人的家属一定要送上几块牌匾,字里行间是满满的感激与温暖。


革命先烈为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在继承弘扬革命传统的同时,更要关爱他们的家人,为英烈解决好身后事就是最好的告慰和祭奠。拥军优属是榆林市第一医院的光荣传统和社会使命,也是一院人永恒的初衷与红色的情怀。


有关乔尚志老人的红色故事



米脂红色革命第一村黑圪塔村

乔尚志是革命烈士乔正明、革命烈士遗属任氏的独生子。乔正明曾担任米东区委书记、米脂县第一支红色武装力量米东游击队负责人、黑圪塔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米脂县土地革命时期唯一一位被“枪杀、斩首、示众”的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23岁,为米东区游击队的建立和根据地的开创做出重要贡献。



乔尚志的爷爷乔公有也是老红军。1943年10月3日的延安《解放日报》记载曰:“桃镇二乡代表乔公友控‘土地革命的时期,我的哥哥和儿子都被他杀了,并且还把我捉起来穿火袄、戴火帽。把铜脸盆烧红,戴在我的头上,我身上现在还有伤痕。’当时他脱下衣服露出背上的许多伤痕,请大家看验”。他“穿火袄,戴火帽”的英雄壮举,时至今日依然在“绥米佳吴苏区”传唱。



2018年秋天,乔尚志老人来到烈士陵园祭拜革命英烈



米脂县革命烈士陵园乔正明烈士纪念碑


3岁就失去父亲的乔尚志,曾在米脂中学、延安大学上学,参加转战陕北革命活动,建国后从事教学工作,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精简回乡务农,后担任农村干部。他守护了一辈子革命旧址、讲了一辈子英烈故事,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红军和革命烈士家属。如今,乔尚志老人享受人民政府革命烈士家属优抚优待。



在红色家风的传承下,乔尚志经常为后辈讲述革命家史, 7个子女从小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都在各行各业砥砺奋斗,两个外孙也走上了献身军营的道路。


乔尚志的二儿子乔雄波说:“我是听着爷爷和太爷的革命故事长大的,他们那种爱国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我终身学习和追求的榜样。乔家每个人都肩负着弘扬优良传统的历史使命”。

医院动态

更多

    版权所有:榆林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