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3-09-06 浏览量:6538
8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榆林市第一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介入室等科室密切协作,竭力抢救,把一名突发长时间心跳骤停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再次上演急速救治的生命奇迹。在这个特别的节日,战胜死亡、守护健康,或许就是生命本身最浪漫的事情。
突发的意外排除万难抢救生命 8月22日清晨,患者在与家人、朋友打球的过程中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当即被送往当地乡镇卫生院,到达医院时经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已没有心跳呼吸,立即给予了心肺复苏,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患者虽然恢复了自主心跳,但呼吸、循环极不稳定、氧饱和度60%左右,心跳维持困难,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遂联系我院急诊科请求协助转运。我院急诊科医生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氧合、心电难以维持,气管插管内可见大量血性液涌出,无法转运,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安全,需ECMO(体外人工膜肺)辅助下转运。重症医学科徐宁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ECMO应急小组,考虑到乡镇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在数分钟内完成ECMO设备、药品、耗材、超声等抢救准备,携带相关设备赶往当地医院。到达当地医院后见患者大汗淋漓,在呼吸机纯氧通气的情况下指脉氧仅有70%左右,气管插管内大量血性液涌出,立即床旁超声评估,见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差,结合患者运动后发病,近2月夜间有突发呼吸困难症状,考虑患者此次心跳骤停的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性大,患者命悬一线,随时有心跳再次骤停的可能,只有立即进行ECMO辅助,患者才有一线生机。但ECMO的上机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操作,对人员的技术、设备、环境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才被国家卫健委列为12项国家限制类技术之一。在乡镇医院医疗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装机,更是困难重重,看着家属焦急及期盼的眼神,更为了抢救生命,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徐宁主任果断决定,克服眼前困难,立即床旁行ECMO辅助,这个决定对患者最为安全,却对整个ECMO团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与考验,因为ECMO治疗大大的改变了患者自身的生理状态,且管路众多、复杂,牵扯血流、气流、水流的循环,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在异地转运的情况下这种风险会被无数倍的放大。最终徐宁主任ECMO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与经验、团队之间默契的配合顺利上机,看着心电监护上氧饱和度从70%逐渐上升到97%,大家才深深舒了一口气,不知何时,汗水早已打湿他们的衣衫,但是他们谁也没有察觉到。待患者生命体征稍微平稳后在ECMO的保护下顺利转回我院,转入后急诊行头胸腹CT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后入住重症医学科。
险象环生团队合作为生命护航
入住病房后,因患者严重心衰、无尿,紧急行床旁血液滤过,正当大家刚准备松口气的时候,患者的病情再次恶化,虽然有ECMO的支持,但是患者的心率有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再次床旁心脏超声发现患者的心脏室壁运动极弱,仅可见小幅度蠕动,无有效收缩。徐宁主任指示立即进行床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约40分钟后心跳恢复,心脏收缩功能仍差,为了快速明确并解除病因,与心内科二病区韩建伦主任讨论后决定在ECMO保护下行冠脉介入造影检查,介入室开通绿色通道,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和介入室联动,携带ECMO设备、呼吸机、血滤机将患者送入介入室,冠脉造影显示患者是严重的冠脉三支血管病变,堵塞钙化严重,无法进行再通及支架植入手术,侧枝循环供血尚可,患者心衰严重,目前只能在ECMO的辅助下让心脏充分休息,等待恢复。在明确病因后,徐宁主任团队在ECMO循环辅助的同时给予了亚低温、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呼吸机辅助通气、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方案,每天精确滴定出入量、超声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随时评估镇痛镇静与抗凝、精准调节酸碱离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天的精准治疗、精心呵护,终于换来了患者的心功能逐渐恢复,血压、氧合逐渐稳定,顺利的撤离了ECMO。
目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自主循环、呼吸稳定,正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七夕佳节,榆林一院的医务人员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接力,成全了更多的花好月圆、人间温情。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传递着医者大爱,诠释着生命中最最浪漫的故事——护佑健康 愿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