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告别“面抽”与头痛——天坛专家助力榆林一院完成高难度面神经减压、垂体瘤切除手术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5-09-25    浏览量:14

近日,在榆林第一医院脑病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建设项目推动下,神经外科团队与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刘春晖副主任医师、袁葛副主任医师携手,为两名患者分别实施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经鼻内镜垂体占位切除的高难度手术。

刘春晖副主任医师与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顺利开展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

袁葛副主任医师完成经鼻内镜垂体占位切除手术后,向患者家属展示占位切除情况。

相信大家对这两台手术也充满这好奇,下面就让‘神经喵’来科普一下这两台手术的技术原理!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抽搐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导致的面肌抽搐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通过解除血管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以缓解症状。该手术适用于发作频繁且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或经其他疗法无效者,禁忌症包括轻度症状、双侧抽搐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等。

术中需开颅暴露小脑桥脑角区,分离压迫血管与面神经,并置入Teflon棉隔离,术后需监测听力下降、眩晕等并发症。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该术式已成为治疗面肌抽搐的主流手段之一。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次精准的 “神经交通疏导”

1.问题根源: 我们面部肌肉的运动,是由一根叫做“面神经”的电缆指挥的。这根神经本来在颅内有一条宽敞的“专属隧道”。

2.“肇事车辆”: 随着年龄增长或其他原因,隧道附近的一些血管(动脉)可能会老化、变得迂曲,就像不守规矩的车辆,偏离了自己的车道,挤占了面神经的“专属隧道”,并对它造成了pulsating压迫。

3.症状出现: 神经长期被血管搏动性地顶着,就会“短路”,乱发电信号,导致面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就像眼皮跳变成了半张脸都在跳。

4.手术目的: 医生要做的是,不是去切神经,而是把捣乱的血管和受压迫的神经 “分开”

5.手术过程: 医生会在耳朵后面开一个很小的锁孔,找到那根被血管压迫得“苦不堪言”的面神经。然后,会用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柔软无害的“特氟龙垫棉”垫在神经和血管之间。

6.最终结果: 这就好比在挤在一起的车辆和护栏之间放上了一个柔软的“高级缓冲垫”,彻底隔开了它们。血管不再压迫神经,神经恢复正常工作,面部的抽搐也就随之消失了!


一句话总结:这个手术就是给被血管“欺负”的面神经,垫上一个柔软的“隔离垫”,让它们和平共处。


经鼻内镜垂体占位切除手术

经鼻内镜垂体占位切除手术是治疗垂体及其周围区域占位性病变(如垂体瘤、 Rathke's囊肿等)的微创外科方法。该手术通过鼻腔这一自然腔道,利用内镜提供明亮、宽阔的术野,直达颅底蝶鞍区,从而精准切除病灶。其治疗原理在于通过移除占位病变,解除其对正常垂体组织、视神经及其他重要脑组织的压迫,并恢复内分泌功能。

您可以把这想象成一场不开颅的颅内“拆弹”行动。

1.任务目标: 大脑中心有一个叫“垂体”的豆豆大小的器官,它是个“总指挥中心”。现在这里长了一个不该有的“小瘤子”(垂体占位),压迫了周围的“邻居”,比如视神经,导致头痛、视力下降等问题。

2.传统难题: 这个“总指挥部”深居大脑正中央,外面有坚固的“城墙”(颅骨)保护。以前要去处理它,得在头上开个“天窗”(开颅手术),路途远、损伤大。

3.神奇路径: 医生们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原来,我们的鼻孔和鼻腔,就像一条天然的隧道,可以直接通到垂体所在的“蝶鞍”这个房间的地板下。

4.高科技装备: 医生会使用一种叫做“内镜”的武器。它是一根非常细、前端带着高清摄像头的“电子潜望镜”,还能发光,把隧道里的景象清晰地传到外面的大屏幕上。

5.手术行动:

o第一步:潜入隧道。 内镜顺着鼻孔这条“天然隧道”缓缓进入,完美避开所有重要结构,直达目标房间的“地板”(蝶窦前壁)。

o第二步:打开“地板门”。 医生用微型工具,在“地板”上开一个非常小的钥匙孔。

o第三步:精准“拆弹”。 透过这个小孔,垂体“总指挥部”就在眼前。医生在内镜的“高清直播”下,用细长的微型器械,像用刮匙和吸尘器一样,小心翼翼地将那个“小瘤子”切除并取出来。

o第四步:完美收工。 任务完成后,再用人体自身的组织(如脂肪、筋膜)把开孔的“地板”修补好,确保不会“漏水”(脑脊液漏)。从鼻孔退出,体表完全没有切口

一句话总结:这个手术就是利用鼻孔作为天然通道,在内镜的超级视野下,直达大脑中心,精准切除肿瘤,是名副其实的“微创中的微创”。

医院动态

更多

    版权所有:榆林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