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2-08-16 浏览量:6695
2022年07月30日,榆林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榆林院区)成功救治我市第三例VV-ECMO辅助下脓毒性休克并重度ARDS患者。13天的精心治疗,该患者成功撤除VV-ECMO设备,顺利脱离呼吸机治疗,该技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达到了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为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我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的迅速壮大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使得我院救治危重病患者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患者病情介绍
该患者为一名67岁老年男性,既往慢阻肺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此次因“间断咳嗽、咳痰、气短10余年,加重伴发热1天”之主诉于2022-07-23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1.胸部CT(本院2022.07.24):1、两肺散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2、考虑左肺下叶大叶性肺炎;3、左侧少量胸腔积液。(Fig 2);2.感染两项(本院2022-07-23):IL6 >5000 pg/ml、.PCT 23.290 ng/ml;血常规(本院2022-07-23):WBC 0.81×10^9/L、NEUT# 0.53×10^9/L、LYMPH# 0.26×10^9/L、HGB 118.00 g/L、PLT 99.00×10^9/L。
Figure 2 7.24CT
考虑诊断:1.重症肺炎;2.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肺气肿;4白细胞减少症。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经验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化痰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迅速进展,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于07月24转入ICU。
转入时患者意识模糊,端坐呼吸,脉搏氧饱和度67%,急查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氧合指数65.4mmHg,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液体复苏、留取血、痰、尿培养,美罗培南+去甲万古霉素+氟康唑联合抗感染、丙球冲击、血必净抗炎等积极治疗。患者氧合、血压难以维持,血压以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间羟胺 30mg/h+去甲8mg/h+垂体后叶素2u/h +多巴酚丁胺20mg/h),氧合指数持续小于100mmHg,患者感染严重、少尿,予以CRRT治疗精准容量管理、清除炎性介质。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血压逐渐趋于平稳,血管活性药物逐渐下调,但患者氧和仍持续低于100mmHg,遂行俯卧位治疗2天,但氧合改善不明显,并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较前明显进展并出现大面积实变(Fig 3)。
Figure 3 7.29CT
时间就是生命,作为医者,分秒必争,患者病情危重,重症医学科主任徐宁立刻组织科室集体讨论,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对该患者实施VV-ECMO治疗,以替代肺功能,让损伤的肺充分休息,改善氧合,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给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为确保该治疗的顺利完成,重症医学科主任徐宁带领科室团队缜密设计诊治方案,充分做好上机前准备(Fig 4)。
Figure 4 ECMO管路预充及血管通路建立
Figure 5 ECMO成功上机
7月30日晚上7点,ECMO顺利装机运行,看着患者血压、氧合快速上升,团队成员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此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都说ECMO上机难,但是上机后的管理更加困难复杂,容不得半分大意。ECMO运行期间抗凝、感控、容量管理、血栓与出血的风险、机器的运行、胃肠功能的评估可以说步步为营,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差错,都会使整个治疗功亏一篑。徐宁主任与ECMO团队成立了ECMO管理群,实时发送患者的监测资料,每天讨论分析病情,精准调整每一个细节,为这位老人的生命护航,13天日夜守护,终于换来了患者病情的好转……
8月10日重症医学科全家总动员,护送患者带ECMO外出复查CT(Figure 6),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明显好转(Figure 7)。8月11日顺利撤机(Figure 8)。
Figure 6
Figure 7 8.10号CT
Figure 8下机中
“感谢你们,救了我父亲一命。”患者家属看到清醒过来的患者,看到明显好转的胸部CT,说的最多的是感谢的话语。作为医者,作为重症人,此刻我们无比自豪,因为我们又一次守住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在进一步康复训练中。
该病例是我院重症医学科(榆林院区)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又一成功病例,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努力探索,整个救治过程使得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也充分体现了榆林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高效协作的能力和水平。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有关ECMO技术
ECMO,许多人看到这个英文单词时,感到既熟悉又陌生。ECMO技术相当于“人工肺”“人工心脏”,被业界称为“魔肺”,适用于重症肺炎、重症心衰、暴发性心肌炎等急危重症患者。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Figure 1 ECMO原理
原理:将静脉血引流体外,经人工肺排除CO2并进行氧合,最后通过驱动泵输回体内。
适应症: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支持,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急危重心肺衰竭患者的终极支持手段之一,代表着一个医院危重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目前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并逐步推广。
重症医学科简介

榆林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0年,担负着全院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和榆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承担着延安大学医学院及规培医师的急危重症医学教学工作。

科室拥有一支人才梯队合理、技术精湛、救治能力突出的优秀医疗队伍,现有医护人员共30名。其中医师9名,护士20名,呼吸治疗师1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人。科室占地面积约550平米,目前设置床位14张,其中负压病房1间,VIP病房1间。配备万级层流设施、多参数中心监护站,每床均配有独立吊塔及多功能监护仪。科室共拥有德尔格等高端呼吸机13台,高流量吸氧仪3台,德国贝朗血液净化仪器3台,德国迈柯唯ECMO设备1台、雷度血气分析仪1台,纤维支气管镜2台、美国NICOM无创心排仪1台,除颤仪1台,心电图机1台,临时起搏器1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1台、控温毯4套、升温毯1套、全自动洗胃机1台,血液灌流机1台,床单位臭氧消毒机1台,多台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体外振动排痰仪及气压治疗仪等一批先进设备。
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以来承担着我院及陕北地区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科室每年收治各类急危重症医学患者300余人次,在重症感染、重症产科、中毒、多发伤、复合伤、重症肺炎、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挽救了众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为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工作中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多项技术填补了陕北地区重症领域的空白,如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血液净化技术(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人工肝技术、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2)、重症超声、肺复张及俯卧位通气等,各项技术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在陕北地区率先开始首例ECMO技术,填补了陕北地区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科在危重患者的救治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榆林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专业能力救治患者,用不断创新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打造陕北乃至全省领先的重症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