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21-12-09 浏览量:10227
30余年初心不改 无私大爱绽芳华 ——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马瑞
马瑞,女,1968年出生,绥德人,1988年参加工作,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榆林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中华护理学会会员。陕西省护理学会神经脑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榆林市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榆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专家;榆林市第一医院危重症气道管理组组长。
1988年被分配至榆林市第一医院,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30余年,先后在综合外科、普通外科、急救中心、发热门诊、留观病区、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参与榆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申报榆林市质量改善项目2项;开展院内新技术新项目10多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2007年被榆林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榆林市科技局授予“一五二”人才;2018年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荣获“榆林市医疗卫生行业示范人物”称号,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
马瑞同志在这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了30多年,她热爱自己的护理专业,在工作中心系病患、在专业上刻苦钻研,不断的创新引领,从最初的一名护士成长为今天的护理专家和护理引领者,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勤奋踏实与学习成长一个都不能少
工作之初,马瑞被分配到榆林市第一医院综合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看着病人身上的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等各种管道,面对各种仪器设备,专科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欠缺令她束手无策。此时的她内心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操作能力,能尽快成为这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能为病人减轻病痛,能捍卫脆弱的生命,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回归健康幸福的生活。她坚信勤能补拙,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在抢救、护理病人过程中,经常被痰液、唾液、体液溅污一身,但她不嫌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她觉得每位患者都是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患者及家属这样说:马老师可好了,从来都是乐呵呵的,对我们叮嘱了一次又一次,开导了一遍又一遍,从不嫌我们麻烦。于是就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经过12年的历练,通过竞聘上岗,马瑞从普通护士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护士长。
二、以人为本,在探索中前进
作为一名护士长,她深知科室文化的重要意义,是有形的条条框框,更是无形的凝心聚力的艰巨力量。于是在工作中格外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常与护士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引导她们热爱护理工作,并教会她们怎样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经常激励护士团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共同完成护理目标,体现护士的职业价值,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传承老“二康”精神。这一刻,马瑞同志是同事,是朋友、更像是家长、春风化雨、语重心长……
为了提高护士专科技术水平,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在科室开展“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查房模式。要求责任组长参与医生查房,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跟进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达到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这个过程是艰难又漫长的,贯穿于工作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她做到了,也永葆初心、始终坚持着……
三、危急时刻,勇挑重担
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期间,担任急救中心护士长的她,主动请愿到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上班,面对SARS病毒带来的危害性,每天工作长达20多个小时,忙时每日吃一顿饭,全身浮肿,仍坚持科学制定各种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并全程培训、指导、监督。隔离病人,每天忧心忡忡,唉声叹气,马瑞带领着团队给病人洗脸、擦浴、协助大小便,经常与病人谈心,不仅使病人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给其他医务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稳定了医护人员的情绪,培养了一批预防烈性传染病的精良团队。
7年来,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特种兵”,她们竟然为了病人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甚至于忘记家人!但是,当你亲临她们工作的地方,亲眼看到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死神随时有可能夺走这些患者的生命,她们要做的就是与死神赛跑,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每天、每时、每刻,甚至是每分每秒,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那一刻你就会豁然明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珍重、出于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马瑞同志才会在护理岗位上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书写着自己平凡而富有意义的人生……
2018年夏天,在米脂“4.27”恶性伤人事件救护中,马瑞担任护理专家组组长,参与危重伤员抢救、指导护理工作及院内感染防控,并对受害学生及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得到伤者、家属和上级的高度认可。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天而降,她被任命为榆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专家,顶风冒雪,在各基层医院进行督导检查,指导规范发热门诊和留观病区管理。
四、用心服务,让爱延伸
护士是一项以心灵沟通心灵,以生命温暖生命的崇高事业,是治愈,是安慰,是满心希望更多的患者带着健康的微笑去过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这一切就是她带领科室护理团队,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兑现优质护理目标与内涵的动力与初心。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是全院危重病人最多的科室,最忙时,气管切开患者有20多名,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小组包床负责制,全程无缝隙的管理和服务,全科护理团队从不叫苦叫累。作为护士长的她,更是忙碌穿梭于病区和ICU病房,制定护理计划,指导、监督护理工作,与病陪人进行交流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就医感受。
从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全科护士就把延伸护理服务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护理服务监管,护理团队对出院带气管套管、尿管、胃管等患者上门给予更换、指导、护理700余次,解决了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得到了患者、医院、社会的高度评价。
10年光阴辗转、10年的延伸护理服务,3300多个日夜,只为做好一件事;你的期盼,我的牵挂,只为人间更多的小团圆。
五、学无止境, 努力一直在路上
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为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自学、外出进修学习,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种短期培训班,充实自己,开拓思维,为自己不断的充电,同国内前沿护理理念接轨。同时也将这一理念与思路融入自己的团队中,对护理团队进行职业规划,向亚专业方向发展,拓展护士职业生涯,寻找其适合团队成员发展的平台与机会创造条件。
近年来组织科室团队开展了2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改良型气切面罩气道湿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全院、全市、全省推广应用,解决了危重病人的气道湿化问题;科室开展了鼻肠管盲插技术,解决了危重病人肠内营养问题;长期保留气管插管的护理新技术、俯卧位通气技术避免了部分患者气管切开,预防了肺部感染,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为院育才绽芳华。工作与学习相扶相伴,一个都不能少。在她的示范与带领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能力精良的护理团队,培养出了多名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在她的引导下,护士姐妹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当护士,我自豪,我骄傲”。她经常说:“我们的工作一直在路上,我们需要不断的为自己加油助力,用爱心和技术为患者撑起一片美好安宁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