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 发布时间: 2017-08-02 浏览量:11644
惊 起
2017年7月26日,凌晨1时55分,
墨夜,骤雨,洪峰,警报.....
陕北小城的闷热和寂静顷刻间被打破。
惊惶失措的人们纷纷向高处转移时,有一群人却顶着风雨、趟着泥水奔向了医院,奔向了自己分管的病人,奔向了预设的应急岗位。
他们也会害怕,但从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开始,责任就必须压倒本能。
他们不是军人,但从成为“二康”人的那一天起,纪律的传承就灌注于血脉。
那一夜,冷雨倾盆,热血沸腾。
那一天,浊浪排空,不动如山。

险 境
清晨,太阳却并未照常升起。
黑云压境,大水围城,天下名州成了汪洋中浮沉的一叶孤岛。
交通中断,供电中断,通讯中断......
药品库房进水,影像机房进水,自备发电燃料不足......
维系生命的希望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
如何保障近三千患者、家属和职工的安全?
如何保证门诊、住院、手术工作正常开展?
求援,桥毁路断,咫尺天涯。
疏散,老弱病孕,寸步难行。
势如危卵,责无旁贷。
军 令
从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到榆林市第一医院,
从保家卫国到服务地方,院名更迭、人世沧桑。
但无论何时何地、苦难辉煌,
决不放弃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是“二康”人不变的本色。
薪火铸钢骨,军令如山倒。
仿佛,六十六年前的军号声又在耳边回响。
仿佛,白山黑水间的铁与火又在心头燃烧。
来了!哪怕拖着伤腿、拄着拐杖,也要赶到最危险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生死相托的父老兄弟。
拼了!纵无长缨在手,立地生根,也要缚住咆哮的苍龙,因为身后是心血积淀的家园。
抢运物资,清淤堵漏,不眠不休,排除千吨积水。
不分昼夜,坚守一线,不吃不喝,保障患者供应。
眼睛红了,嗓子哑了,腿在发抖,人在打晃,得失荣辱早已抛在脑后,唯有不甘认输的一股狠劲在咬牙坚持。
沧海砥柱,疾风赤子。
所有的坚忍和付出,都在汛情解除那一刻得到了回报。
所有的疲惫和痛苦,都在接到“27日必须正常开诊”的指令时化成了骄傲——
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从未停诊!
668名住院患者、24名急诊伤病员、45名危重病患全部安然无恙!
同 袍
一院两区,同气连枝。
百余公里外的灾情牵动着榆林院区的每一根神经。
因为那里有失联的妻儿,瘫痪的老父,患难的同事。
揪心、焦虑、望眼欲穿、坐立不安......炽烈的情绪肉眼可见,却没有人停止手头的工作,只是默默的关注和等待,为每一条或真或假的消息或喜或悲。
道是无情却有情,
此时,坚守岗位,便是对故乡亲人最好的安慰,对一线同事最大的支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风雨同舟,与子偕行!
